
工作人員在進行文物修復,。周玉琴攝
???
本報訊(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?余如波?吳曉鈴)12月18日下午,,三星堆文物保護與修復館開館儀式在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舉行,。作為全國首個開放式文物保護與修復館,三星堆文物保護與修復館面積約1000平方米,,包括工作區(qū)(修復過程活態(tài)化展示區(qū))、展示區(qū)兩大區(qū)域,,并形成兩條互不交叉的觀展動線,。
其中,工作區(qū)(修復過程活態(tài)化展示區(qū))分設文物儲存區(qū),、陶器修復室,、玉器修復室、金屬器文物修復室,、象牙修復室,,全面展示文物修復工作實景,讓觀眾沉浸式體驗文物的修復過程,、了解文物修復的技術方法,。館內(nèi)設有專門的分析儀器室,配備掃描電鏡,、激光拉曼光譜儀等先進儀器,,對文物成分進行檢測分析,,從而為文物修復提供科學依據(jù),。
展示區(qū)分為圖文展板區(qū)和文物展示區(qū)。前者采用漫畫的形式,,從“什么是文物”“什么是文物保護修復”“什么是文物病害”等六部分科普保護修復基本常識,;后者主要展現(xiàn)三星堆近期最新文物修復保護成果。目前在三星堆文物保護與修復館亮相的文物中,,有國寶級文物神樹紋玉琮,、完整金面罩,還有立發(fā)銅人像,、廣漢聯(lián)合遺址出土的陶豬等,。三星堆遺址祭祀?yún)^(qū)3至8號坑出土的部分文物也將在此進行整理、修復,、展示,。
副省長羅強出席儀式并宣布開館。
原稿出自于 四川日報